HMI设计的工作流程

HMI是人类与计算机之间沟通的层面。它分为两个层次:感知层和情感层。感知层指人类与机器之间的视觉、触觉和听觉层面。情感层指人类与机器在沟通过程中建立的互动关系。简而言之,HMI设计以人为本,使产品易于使用且使用体验愉悦。

The-workflow-of-user-interface-design-1

HMI设计的工作流程

HMI设计的工作流程分为三个部分:结构设计、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。

结构设计

结构设计,又称概念设计,是界面设计的骨架。通过用户研究和任务分析,构建产品的整体架构。可通过纸面低保真原型进行用户测试与优化。在结构设计阶段,目录系统的逻辑分类与术语定义是用户轻松理解和操作的重要前提。

交互设计

交互设计的目的是让产品易于用户使用。任何产品功能的实现均通过人机交互完成。因此,人性化设计应作为核心理念贯穿始终。交互设计原则如下:

1) 清晰的错误提示。在操作错误后,系统提供针对性提示。

2) 用户可控制界面。面对不同操作目标,提供“下一步”、“完成”等多种选择,为不同层次用户提供多样化可能性。

3) 支持鼠标和键盘的双重操作。在同一功能中,可同时使用鼠标和键盘,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方式。

4) 支持工作中断。例如:在手机上编辑新短信时,收到短信或来电,返回后仍可继续编辑之前的内容。

5) 使用用户通俗易懂的语言,而非专业术语。

6) 提供快速反馈。通过心理提示避免用户焦虑。

7) 便捷退出。例如手机的退出方式,可通过按钮直接完全退出,或分层退出。提供两种可能性。

8) 导航功能。通过随时间推移移动功能模块,实现轻松在不同功能间跳转。

9) 让用户了解当前位置并决定下一步操作。

The-workflow-of-user-interface-design-1

视觉设计

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,根据目标群体的心理模型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视觉设计。包括颜色、字体、页面等。视觉设计应实现用户愉悦的目的。视觉设计的原则如下:

1) 清晰明了的界面。允许用户自定义界面。

2) 减少短期记忆负担。让计算机协助记忆,例如用户名、密码、IE地址栏可让系统记住。

3) 依赖认知而非记忆。例如打印图标记忆、下拉菜单列表选择。

4) 提供视觉提示。图形符号的视觉刺激;GUI(图形界面设计):位置、内容、下一步操作。

5) 提供默认功能、撤销和重做功能。

6) 提供界面快捷方式。

7) 尽可能使用现实世界中的比喻。例如电话、打印机图标设计,尊重用户的先前经验。

8) 提高视觉清晰度。布局井然有序;不要让用户猜测图片和文字的布局和比喻。

9) 界面协调与一致性。若手机界面按钮采用发射效果,则左键确认;右键否定;或根据内容区分。

10) 相同功能使用相同图形。

11) 颜色与内容。整体软件颜色系统不超过5种。尽量减少红色和绿色使用。颜色的大致差异应反映大致含义。

随着产品液晶屏操作的普及,HMI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。一个设计良好的HMI可以显著提升工作效率,让用户感到愉悦,减少因界面问题导致的用户咨询和投诉,减轻客服压力,并降低售后服务成本。因此,HMI设计对任何产品/服务都至关重要。

 

    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