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串口屏的使用与故障排除

    1. 串口屏的使用

由于串口屏设备具有特殊的原理和结构,因此在安装和使用时必须特别注意。

(1) 防止过压。

LCD 设备由两片玻璃制成的液晶盒组成,两片玻璃之间仅有 5 ~ 10 微米的间隙,且玻璃内表面还涂有一层取向层,该层易受损,因此在组装和使用时需特别注意。

LCD表面不能承受过大压力,以免破坏取向层。若压力过大或用手按压LCD中部,需在通电前至少放置1小时。组装时需均匀施压,仅对设备边缘施压,避免中部受压或力不均匀。

(2) 防止玻璃破裂。

由于LCD由玻璃制成,若发生跌落,冲击必然导致破裂,因此在设计整机结构时需考虑装配方法,确保装配过程具备抗振动和抗冲击性能。

(3) 防止直流电应用。

驱动电压中的直流分量越小越好,最好不超过50mV,长期施加过大直流分量会导致电极发生电化学反应并加速老化。在段显示中,常在振荡电路中引入二极管电路以确保方波的对称性。

(4) 防潮措施:

由于液晶显示屏为低电压、微功率,液晶材料的电阻率极高(可达10¹⁰Ω·cm或更高),因此玻璃表面因潮湿导致的导电性足以影响显示效果。段与段之间会产生“串扰”显示。因此,整个机器设计应考虑防潮,机壳应密封良好,甚至使用层压导电橡胶条。

(5) 保护针:

如果针脚为串口屏,LCD应安装在距线路板2mm或更远的位置,且不能施加过大力量或过高温度,以免破坏连接。连接处的最大耐温不得超过80℃。管脚处不得使用清洁剂,因清洁剂在日光下会分解出氯气,吸收水分后形成盐酸,从而腐蚀电极。

(6) 在指定温度范围内使用和储存:

由于液晶状态在超过一定温度范围后会消失,因此必须在指定温度范围内使用和储存。若温度过高,液晶状态将消失并转变为各向同性液体状态,显示面变黑且无法工作。此时切勿通电,待温度恢复正常后显示面亦会恢复正常。若温度过低,液晶状态也将消失并结晶。此时,可能在破坏取向层的过程中形成晶体并造成永久性损坏。

(7) 紫外线防护:

液晶和偏光片均为有机材料,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,因此需根据LCD的使用条件和环境,考虑设备是否需要安装紫外线过滤器。

(8) 防刮擦、防污染:

由于LCD设备表面为塑料偏振片,因此在组装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避免硬物划伤或污染。串口屏偏振片表面有一层保护膜,以防止划伤或污染。组装时应在组装结束时去除保护膜。即使如此,安装和操作时仍建议佩戴棉质手套,以避免手汗、油脂、化妆品等污染。若已沾染污渍,应立即用细布、棉球擦拭;若污渍过重需使用溶剂清洁,仅可使用异丙醇(甘油)、酒精、氟利昂擦拭,并迅速干燥,切勿使用丙酮、芳香溶剂(如苯、水擦洗),否则将损坏LCD表面偏光片。

(9) 静电干扰:

由于液晶屏工作电压极低,内部电阻极大,因此使用万用表(×10K档)检测时,有时会出现“串线”现象,这是由于电极悬垂所致,属于正常现象。

  1. 使用故障排除

合格的显示设备,有时由于使用不当、环境条件不适或配件不合格、安装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故障。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。

(1) 手写排除:

使用数小时或数天后,电极出现变色,呈现黑色、棕色“手写”现象,液晶盒内出现气泡,导致无法显示。这是由于驱动电压的直流分量过大,从而引发电化学反应所致。检查电路排除过大的直流分量,然后更换新的液晶屏。当“字迹”刚出现时,可将液晶加热至温度以上,即显示器显示面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,自然冷却后,通常可去除“字迹”。

(2) 串口屏显示模糊:

组装后也应显示清晰,若显示模糊无法读取,原因可能如下:

① 导电橡胶条安装不正确,不平行,绝缘性能差,更换导电橡胶条即可。

② 交流方波上下幅度不对称,导致熄灭时出现断路,调整方波幅度即可解决。

③ 共用电极或段电极外露,重新组装牢固即可消除。

④ 环境过于潮湿,玻璃表面导电,室内干燥后可恢复。

⑤ 导线之间不干净,用干燥的细布擦拭即可。

(3) 对比度排除不良:

对比度差,或负像,或显示混乱,或全部显示,通常由于背电极凸出导致的排除不良。

(4) 排除不良导致无划痕显示,无划痕显示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。

① 电极引线污染,导致组装接触不良。

② 导电橡胶污染,导致组装接触不良。

以上两点仅需在组装后进行清洁处理,组装时不得用手触碰已清洁处理的部件。

③ 玻璃边缘破裂并划伤外引线导电层。

④ 组装压力框不合格。

(5) 间歇性显示排除:

功能故障,无法调整,原因是电源电压异常,电池耗尽,需更换电池。

(6) 全屏显示排除:

解码器正常,但全屏显示一般是未连接背电极,或背电极直流短路。

(7) 串口屏显示混乱排除:

外部干扰也可能导致显示混乱。

(8) 显示混乱排除:

串口屏显示混乱的原因可能包括:背电极凸出、直流驱动、电源波动、接触不良、电池电量不足等,可根据不同原因进行排除。

    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