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你想到显示屏时,你几乎总是会想到串口屏和OLED,这两种技术已经非常流行,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设备中。后者只是在近年来逐渐流行起来的新型显示技术,也被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。此外,QLED和MicroLED也已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。谁能挑战串口屏?
那么,OLED、QLED和MicroLED之间有何区别,谁将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?谁能挑战串口屏?
OLED屏幕会烧屏
OLED,即有机发光二极管,指的是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,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而产生发光的现象。我们不会详细探讨OLED与传统串口屏的对比。
首先,OLED最大的优势在于自发光。与依赖背光的非发光串口屏不同,自发光的OLED电视可以做得非常薄。LG甚至将OLED电视的厚度缩减至惊人的2.57毫米,最厚部分也不超过5毫米。此外,由于OLED是像素级自发光,可以对每个像素进行开关控制,实现像素级背光分割,理论上可实现无限对比度。
得益于自发光特性,OLED拥有更广的可视角度,且功耗低于配备背光模块的串口屏。OLED的色彩表现也远优于串口屏,拥有更广的色域。OLED还具备一项独特特性,可生产在不同柔性基板材料(如塑料和树脂)上,实现柔性屏幕。曲面手机和折叠手机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。
但OLED也存在致命缺陷:OLED中使用的有机材料老化速度快于串口屏中的无机材料,且OLED显示屏在长时间静止后会留下残留图像,这是OLED显示屏的固有特性。尽管已有许多技术可缓解屏幕烧屏问题,但尚未得到彻底解决。
QLED仍处于实验室阶段
在讨论完OLED后,让我们再来谈谈QLED。QLED,即量子点发光二极管,具备OLED的所有优势,如自发光、响应速度快、色域广等。当然,QLED的优势在于其采用无机量子点材料,与OLED的有机材料相比,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且不会出现屏幕烧屏现象。
然而,由于QLED的量子点对热和水敏感,无法采用与OLED相同的制造工艺,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制造工艺。QLED技术刚刚起步,目前还存在可靠性低、效率低、组件寿命不稳定以及溶液制造工艺研发困难等限制。因此,目前QLED仅存在于实验室阶段,距离商业化应用还有一定距离。
有人可能会问,三星为何未推出QLED电视?事实上,市面上的QLED电视并非真正的QLED,而是可视为串口屏电视的升级版。通过在串口屏电视背光前添加一层量子点薄膜,电视的画质和色彩表现优于传统串口屏电视。
因此,目前市面上的QLED电视属于光致发光,需要依赖背光;而真正的QLED属于电致发光,能够实现像素的自发光。
昂贵的微型LED
微型LED(MicroLED)与我们日常看到的LED广告牌基本相同,区别在于微型LED将每个发光颗粒缩小至微米级别。与OLED类似,微型LED也实现像素级自发光。它们将传统无机LED阵列微型化,每个10微米大小的LED像素均可独立控制并发光。
MicroLED的亮度和效率均优于现有OLED技术,且功耗更低。然而,MicroLED面临重大挑战,即制造工艺极为复杂。其中最难的部分是“大规模转移技术”,即如何将数千万个像素光源转移到基板上。
高生产难度和低良率导致MicroLED价格高昂。目前大尺寸MicroLED电视的价格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。
下一代显示技术是谁?
OLED、QLED、MicroLED是下一代显示技术吗?从性能上看,如果所有像素都能自发光且不烧屏,四色LED和MicroLED在寿命上肯定会超越OLED。但考虑到当前技术水平,情况有所不同。QLED仍处于实验室阶段,量产遥遥无期;MicroLED存在良率低、成本高的问题,目前尚无真正民用产品;相比之下,OLED屏幕已实现量产,价格虽高于串口屏,但仍处于可接受范围。
在当前阶段,若OLED能进一步降低成本,便有可能取代串口屏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。但从长远来看,OLED同样是过渡技术,QLED和MicroLED才是最终形态。不过,目前串口屏已在手机等小型屏幕领域开始被OLED取代,但在电视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无需过多担心选择哪种显示技术。目前技术已足够成熟,价格也较为亲民。即便QLED和MicroLED实现商业化,若价格未能大幅下降,仍难以撼动串口屏的地位。
STONE提供3.5英寸至15.1英寸的中小尺寸标准准TFT 串口屏模块、串口屏显示屏、TFT显示模块、显示行业、工业串口屏屏幕、阳光下视觉突出TFT 串口屏显示屏、工业定制TFT屏幕、TFT 串口屏屏幕宽温度范围、工业TFT 串口屏屏幕、触摸屏行业。TFT 串口屏模块非常适合工业控制设备、医疗仪器、POS系统、电子消费产品、车辆及其他产品。